全球健康醫療領域正在經歷巨大的數位創新轉變。隨著新興科技不斷結合醫療專業知識與流程,支持患者和醫生,病患可以通過更多樣的途徑獲得更全面的醫療服務,數位化的醫療系統也提升了醫療人員的工作效率。甚至,一些新興數位醫療領域也開始興起,針對需要照護的弱勢和特定族群提供更即時的協助。

根據《CEOWORLD》雜誌最新公布的全球2024醫療照護指數評比,台灣在110個國家及地區中脫穎而出,以78.72分蟬聯第一,穩居世界上醫療照護系統最好的國家,超前南韓、澳洲、加拿大和瑞典。

 

醫療業需靠數位創新找到全新做法

 

然而,台灣醫療產業正面臨多重挑戰。首先,高齡化社會正在增加醫療體系的負擔。儘管台灣擁有全世界最好的醫療照護品質,醫護人員的高工時、高壓力與繁雜工作正在辛苦支撐我們的醫療系統。再加上醫護人員流失等外部條件,醫療產業勢必要開始思考結合新興科技以提升效率與醫護品質。

此外,病患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不斷提高。醫療機構需要提供更加個人化和以病患為中心的護理。隨著醫療產業逐步進入數位化的過程,醫療機構也發現需要更多的數據決策,以輔助臨床決策和患者照護。這些挑戰要求醫療產業不斷創新和適應,KPMG全球醫療產業科技報告發現,62%的醫療機構認為,AI和ML是實現短期目標的關鍵技術,以滿足社會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期望。醫療機構需要在技術、流程和人員方面進行投資,以應對這些挑戰並抓住機遇。AI也是一種醫療器材,怎麼用?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日益多元,過去,人們對醫療器材的想像多為骨釘或實體醫療用品,但如今,AI所提供的數據與分析結果能輔助醫生判斷,因此被正式視為新型醫療器材,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在今年初公告核准應用約60項AI醫材,主要集中在影像辨識和診斷領域。

以臺大醫院為例,院內每天產生的電子病歷,包括醫療代碼、文字記錄以及醫學診斷影像(如X光片、心電圖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資訊流。目前AI醫材最常見的使用場域則是在影像診斷,醫生可以透過AI的速度和準確性來協助診斷人眼難以識別的圖像異常,大幅降低醫生的工作負荷量,同時,與人工審核相比,使用AI醫療器材能夠在短時間內審視更多患者的影像,同時減少潛在的誤診風險。

 

「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如何成為創新主流?

 

透過數位創新措施、結合人因工程,讓環境與流程配合人的需求以提升醫療服務品質也是目前醫療改革的重要項目。過去,病患在接受醫院治療時,通常由醫生主導整個治療流程,重點在於治療疾病本身。如今,醫療模式逐漸轉變為以人為中心,讓病患能夠參與並更好地掌握自身病況。

以人為本的護理不能以任務為導向,而是需要建立在醫院、醫師、護理人員與病患之間的關係之上。走進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同時也是全世界造價最高昂的New Karolinska醫院,一踏進去你可能會誤以為這裡是一座高級的休閒度假村,完全沒有一般醫院沉悶的氣氛。這間世界排名前五的頂尖醫療院所,正在從病患體驗與數位創新角度翻轉醫療。

New Karolinska醫院將重點放在重點患者的隱私、安全和舒適。每位患者都有一間單人病房,並搭配一組專科醫師與醫療人員提供重點護理,而不是讓患者在不同的科別重複轉移以接受治療。即使出院後,醫院也會安排病人諮詢專屬窗口,不論是日常保健或醫療照護,都可以透過這個窗口獲得及時的協助,徹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療護理新趨勢,將重點更放在醫病關係的經營上。

另外,該醫院也與瑞典皇家理工學院共同攜手打造一個預測模型,整合過往八年的臨床數據、患者流和醫院的專家知識。結合醫院的通用醫療紀錄統與臨床數據庫,協助醫院優化資源部署,進而改善患者護理、處理決策和資源利用。

 

數位醫療新趨勢:結合女性特定健康需求

 

數位創新的力量也拓展到新興的醫療領域,針對不同族群的各式醫療需求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在國外,女性健康科技(Femtech)特別針對改善女性的醫療保健,包括孕期健康管理、更年期和避孕等相關議題。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Progyny是一家專注於生育福利管理的公司,協助企業提供女性員工的一站式生育福利措施,包含個人化的生育與家庭計畫諮詢,還能串連本地藥房提供女性治療時期所需藥物,甚至是收養、代孕、差旅時的就醫等相關項目。

這類相關的醫療與家庭生活結合服務,將過往碎片化的流程重新串聯在一起,針對女性在不同生命階段的需求提供客製化服務,不僅闢出一條藍海市場,更是結合數位醫療健康與生活的創新典範。

數位醫療正在打開不一樣的醫療新體驗,不論是透過AI 輔助診療、加速流程效率,更重要的是透過數位的力量創新醫療服務與提升體驗。當然重點是透過數位工具結合既有流程,並且從中發現新可能,這才是數位技術最關鍵的價值。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 2024-11-20)

Wayne Lai

數位長, 顧問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

KPMG in Taiwan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