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電採購CPPA市場白熱化 再生能源的供需市場受各國政府政策影響多空交疊

2024年全球對低碳能源轉型的投資首次超過 2 兆美元,但除非於2025 年至 2030 年期間,全球能源轉型投資每年平均投入 5.6 兆美元,否則將難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參考《彭博新能源財經》年度能源投資趨勢報告指出,目前的投資水準僅達到步入正軌所需的 37%。

反觀,隨著全球淨零轉型進程加速,企業為了確保產業競爭力,對於再生能源的需求也持續上升。2024年國內除了持續發展光電與風電以增加再生能源供應外,政府也相繼透過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提高再生能源售電形式的多樣化,以利採購綠電滿足RE100要求。

能源代幣化(貨幣化)

隨著再生能源市場興盛,凸顯能源這類型的大宗商品逐漸被發展成衍生性金融商品及期貨市場的商機,亦就是綠色金融商品的普及化。

近期義大利能源巨頭,同時也是歐洲最大、全球第二大的電力公司 Enel Group,已經與意大利加密貨幣錢包公司 Conio 合作,在 Algorand 上推出了太陽能電池板的代幣化產品, 而且「太陽能板代幣化」將允許用戶在無需安裝實體太陽能電池板的情況下,擁有對電池板的部分所有權。當用戶購買後,Enel Group 將代替用戶管理這些太陽能電池板,並調整實際的電能產量,以幫助用戶抵扣他們的住宅用電所消費的費用,就是近期值得探討的話題,是否與過去台灣的全民電廠類似?

台灣再生能源設置現況與發電量統計

green energy

資料來源: 經濟部能源局

近年再生能源憑證交易概況(截至2024年12月份之資訊)

green energy

資料來源: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再生能源憑證交易平台,本所統計整理

2025未來展望-再生能源供應持續增加,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

綠電供應方面,2024年太陽能與離岸風電在開發上皆遇到較多阻力,裝置容量增加速度趨緩。太陽能發展除地面型案場已較飽和外,也受政治情況影響,開發速度不如先前。風電方面,第二階段潛力場址離岸風場已於去年陸續併網,第三階段區塊開發第一期離岸風場雖已於2023年年底與能源署簽署行政契約,但在2024年也面臨市場困境,包括高售電價格、綠電買方信用評等要求、銀行融資額度受限等議題,因而風場皆未融資到位,亦無法開始施工安裝。區塊開發第二期風場雖於去年完成競標,但隨後面臨WTO對國產化政策的爭端,及政府鬆綁國產化規範,使風場開發仍存在不確定性。雖然如此,政府持續與風電業者討論,使風場能如期併網,以利RE100企業於2030年前的綠電承諾及國內能源轉型與減碳目標。

售電方面,政府相繼推出政策與市場機制調整,使售電形式朝多樣化發展,以滿足不同類型企業之綠電採購需求。為了解決離岸風電交易市場困境,經濟部2024年開始籌備由中鋼主導成立泛官股售電平台「台灣智慧電能公司」(簡稱台智電),由台智電先與離岸風場簽訂CPPA,並透過「統購分銷」的模式,再以一站式提供企業小額採購量與年期短的綠電商品,降低採購離岸風電的門檻,協助企業取得充足綠電以達到減碳目標。

為了因應企業對低碳電力的需求,經濟部長郭智輝上任時指示台電研議「電價分艙」,亦即將電力分成純綠電、低碳電、一般電力等三類,因此台電規劃自今年起推出RE30低碳電產品,首年推出約16.6億度(含綠電5億度),之後逐年增加,2027年RE30目標量是達100億度(含綠電30億度),以因應國內供應鏈2030年須達到總用電量有30%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此外,台電持續推動小額綠電銷售試辦計畫,原先僅提供太陽光電,現加入離岸風電,並推出日間型、全日型及冬日型綠電商品,以滿足不同企業用電需求。

為因應再生能源主導的電力結構與交易模式,行政院通過「電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主要修正方向包括:

  1. 台電公司維持現行經營型態不分割,透過廠網整合綜效,提高投資效率及維持供電穩定;
  2. 開放再生能源售電業同業互售,增加業者經營彈性;
  3. 納管併網型儲能及需量反應,明確依循法規,降低業者設立風險並擴大潛在電力資源;
  4. 確保電力交易平台中立性,加強電力交易平台監管機制,確保電力市場公開透明,並得視市場發展成立具獨立性交易單位。

未來,透過多元化的再生能源售電形式,將加速國內淨零轉型,推動綠電市場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