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2024年初KPMG所預測全球經濟局勢充滿變數與挑戰,包括地緣政治風險、通膨壓力、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都為企業的投資併購決策增添了不確定性。《KPMG》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併購市場交易量較前年衰退17%,但整體交易金額則是上揚。反觀台灣併購市場,在2024年下半年開始,併購案件及規模開始回溫。代表企業在FED降息激勵下,及壓抑許久的資金動能開始釋出,而併購態度轉趨積極,願意進行大規模交易。另外,面對市場波動和產業重塑,企業也更加積極地透過併購來尋求新的成長動能。
展望2025年,預計全球併購市場將受到下列關鍵因素影響:
1. 地緣政治風險:近年來,貿易戰、科技競爭四起,加上全球保護主義抬頭,大幅增加了併購的不確定因素,而川普重新入住白宮更是加劇這種不確定性。然而,巴克萊銀行Dan Grabos 則表示,2025年併購市場前景光明,在美國進入一個支持增長、監管更少的環境下,預計各種規模的併購活動都將持續出現。
2. 通膨趨緩:《彭博》數據顯示,隨著各國央行控制通貨膨脹陸續顯現成效,並開始降低利率,更低的借貸成本和強勁的股票市場,為企業提供了進行併購的信心和資金。然而,《經濟學人》也表示疑慮,認為川普的關稅計畫及遣返移民政策可能會重新引發美國的通貨膨脹,並導致加息的必要性。
3. 私募股權基金的活躍: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累積了大量可投資的資金,積極尋求具有潛力的投資標的。《Preqin》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球私募股權基金的「乾火藥」(dry powder)已超過 3.5 兆美元,預計 2025 年將持續推動併購市場的發展。
4. 科技創新:科技的快速發展持續推動產業變革,企業需要透過併購來獲取關鍵技術、人才和市場份額,以保持競爭力。例如,人工智慧 (AI)、雲端運算、物聯網(IoT)等領域的併購活動預計將持續升溫。
5. 產業整合:在成熟產業中,企業透過併購來擴大規模、提升效率及降低成本,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例如,金融、醫療保健、能源等產業的併購活動預計將保持活躍。
6. ESG 的影響: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日益受到重視,企業在併購決策中也將 ESG 納入考量,例如,評估目標公司的碳排放及勞工權益等。
併購交易的重點領域:
1. 科技:AI、雲端運算、網路安全、數據分析等領域仍將是併購的熱點。例如,AMD以 49 億美元收購伺服器製造商ZT Systems,即是為了縮小與Nvidia在AI軟體及系統垂直整合方面的差距。
2. 醫療保健:隨著人口高齡化和醫療技術的進步,醫療保健產業的併購活動預計將持續增長。例如,製藥公司、醫療器械公司、生物科技公司等都將是併購的目標。
3. 能源: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儲能等領域的併購活動預計將升溫。例如,殼牌石油以 95 億美元收購丹麥的 Orsted 公司,即是為了擴大其在離岸風電領域的佈局。
回顧臺灣併購市場,併購活動持續回溫,其中不乏產業中之指標性案件,如:台新金及新光金合併案,及永豐金收購京城銀行案。另外,台積電赴日設廠也帶動半導體供應鏈的併購潮,如:祥碩科技以3.9億美元收購日本IC設計公司Techpoint, Inc.全數股權。另外,由於全球經濟,特別是歐洲的經濟復甦速度比預期慢,預期會有更多公司以更合理的價格出售,對臺灣企業也是進行跨國併購的絕佳時機。KPMG觀察,臺灣企業近年來積極從事跨國併購,顯示併購已成為臺灣企業經營的重要一環。預計隨著全球經濟局勢快速變化,臺灣企業併購趨勢將持續蓬勃發展,值得關注。
結論
2025年,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投資併購仍然是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手段。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把握併購機遇,並做好併購後的整合工作,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取得成功。
曾文欣
KPMG安侯建業
執行副總經理